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5高一语文课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02 18:40:38


老师就是要教书育人,要在上课前提前准备好教案,并且根据教学安排,合理地分配每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更好的为学生讲解,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小编带来2015高一语文课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导学目标:

1.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所家居小屋的抒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2.细腻感受、赏析本文清新、明快、生动的语言。

3. 领略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的追求。体会文章以实寄虚的写法。

导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资料:

李乐薇(1930- )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大陆教材所选用的第一篇台湾本土作家的作品。“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所谓鉴赏,马克思解释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教学时应用恰当的方法挖掘、唤醒、鼓励学生领悟文章的美,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画,使鉴赏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背诵)。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 “惟吾德馨”句表达了作者的心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通过写自己的居室表达自己志向的作品。不过她是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我们来读一读,体会它托物言志的写法、辞意双美的特色。请大家注意,看看本文有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心志的句子?

2.朗读课文

全班自行朗读,指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诵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1)读出结构美

①朗读时注意揣摩全文的大的层次及层次内的逻辑关系。请学生默读全文并思考:“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据此组织文脉的?

【明确】文章开头说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瓦、墙、窗,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的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到最后才点明,夜间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文脉即:山脊小屋悬空而立-树间小屋凌空而起-开放性院子作领空-山路作空中走廊-夜间小屋是空中楼阁

②提问:文章从内容上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全文因观察点的不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山”为观察点,展示小屋之美,分为:

a. 小屋和山的关系

b. 小屋和树的关系

【(1-8段)立足于小屋之外,定景换点,从不同方位和角度描述小屋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以“小屋”为观察点,展开想象,分为:

a. 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b. 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c. 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d. 夜晚小屋飘渺若“空中楼阁”的情景,点明了题意。

【(9-18段)立足小屋,从不同侧面描写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 前半部分侧重写小屋之美,后半部分侧重写小屋中的生活情况。】

由此,由基础至楼阁的结构筑建水到渠成。

由文脉可知一切皆是“空”的,文章最后说:“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以实寄虚的写法至此清晰。作者以写实的笔墨描绘了幻景中的楼阁,用意旨在表达对理想中的远离喧嚣的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诵读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第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态,朗读时要注意语气清新、欢快;第二部分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要读出作者将现实景观融入诗一般浪漫情境的陶醉感。

(2)读出语言美(品味生动明快、清新淡雅的语言。)

①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a.关注句读停顿

文章很注意长短句的交错使用,由于长短句句读停顿的巧妙变化,仿佛为文章谱就了一曲如歌的行板,使得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如: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

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而“头”和“由”韵母相同,且与“屋”韵母相近,朗读时更便于将文章的美感品味出来。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山上有了小屋,  ……一点情调。”

“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精神!”

“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我出外,……山路自动地后退;……”

【明确】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b.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山也虚无”来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与“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与“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近似。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诗词的。如“眉梢的痣一点”与“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都以数量词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与“满地残红宫锦汙,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都是倒装语序。

有些句子是直接引用的,如“雾失楼台”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c.关注作品中的文字新变

作家要能深得用字的妙趣,一定会在作品中打破用字习惯而变新。如本文开头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若改成“山如眉黛,小屋似痣”发觉整齐的对仗使文风僵化,形象呆板。原文不仅将山喻为美女之眉,将小屋喻为眉梢的痣,瞬间将静态的山水画衍化为生动的美人图,为山和小屋增添了灵性和神采。

d.品味语言的画面美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明确】这些情文并茂的语句,把小屋的淡淡影像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对比,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e.品味语言的修辞美

文中既有明喻、暗喻、借喻,又有博喻、续喻、倒喻,它们的精妙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借比喻为风景添神采,为他的情感作铺垫,创设了物我合一的情境。

①“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明确】作者把碧绿的稻田比喻成浩瀚无际的“绿海”,给人以整体感,真是恰切至极;而作者把风吹稻秧所呈现的情态又喻为起伏的“波浪”,则更加深了人对“海”的印象。这种一个比喻建筑在另一个比喻的基础上,且两个喻体间又有内在联系的“续喻”形式的精当运用,形真态切地表现了稻田如大海一样壮美的景色。

②“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明确】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的喻体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

(3)读出意境美

所谓意境,即融入作者主观情的客观境。阅读时要驱谴想象,启动情思,利用移入感情、进入角色的方法想象画面,感觉心理,以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中去。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必须要用读者的想象力来充实作品的内涵。试想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喧嚣的氛围中能觅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山上小屋,过一回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事情!去那里闻闻花香,听听鸟鸣,体会一下山间静谧的夜晚……这样用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通过披文,缘景,入情等方法获得完整丰富而准确的形象美感。

3.小结

① 中心的理解

提问并讨论:标题“我的空中楼阁”有几层含义?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从作者对“远离喧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地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台湾作家李乐薇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寄寓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其实,在滚滚红尘中,在茫茫人海的现代都市里,人们又何尝不想靠近可爱清纯的大自然,走进这样一个适于心灵散步的“空中楼阁”,因为那里人与自然达到了十分的和谐,人的生命个性达到了百倍的张扬!

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是如何一步步生成的?

首先,因景生辞。好景须有佳辞配,文中不乏妙手偶得之句。如长短句的交替为风景谱就了明快的节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为风景增添了神采,对比手法的运用,如“高大”和“小巧”、“有限”和“无限”等使文章意境深邃,富有文采和启迪性。

其次,因景生情。文章前半部分以景写情,着力写小屋之美景,小屋点缀了山喻为美女眉梢痣一点,爱慕之情跃然纸上,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轻灵而自由”,对富有灵性的小屋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文章后半部分以情会景,着力写作者在小屋的生活情状,他在小屋尽情地欣赏着“山外青山”“绿野阡陌”,达到情景交汇、天人合一的境界。

最后,因景生志。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文章最后指出“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须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2015高一语文课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希望老师们可以提前备案,同学可以提前预习,在今后能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