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引导孩子探索知识的方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2-12 23:29:15


  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的引导,但是家长对自己这方面的教育方法又不了解,无法用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令一些家长感到十分的无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学大教育的专家经过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引导孩子探索知识的方法,供各位家长参考 。

  在目标上,强调“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上,主张“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方法上,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上述《纲要》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发现并掌握粗浅的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数学知识。在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方面,在采用游戏法、讲解演示法、比较法、寻找法等基本方法的同时,应该强调使用操作法和探索发现法,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操作法

  操作法又称动手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操作法在幼儿数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操作法是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其次,操作法是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学习主体构建知识结构的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对数字“5”的认识,教师告诉幼儿这个数字是“5”,并出示5个实物,数给他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已经掌握了“5”的概念。幼儿只有在对5个物体的反复摆弄中,才能把数字“5”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5”是所有5样东西的集合,真正理解“5”的含义。第三,操作法是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手段之一。操作法要求幼儿在知道答案以前,自己通过探索去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3至6、7岁的幼儿处于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从动作开始是符合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

  操作法在数学教育中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恰当地使用,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使用操作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正确地使用操作法。个别教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把操作法作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他们的教学程序为:教师讲解——提问——幼儿动手操作练习。操作往往是在讲解知识之后作为练习知识的手段出现,这恰恰颠倒了操作法的顺序。正确的教学程序应是: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形成概念。只有这样,操作法才能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手段。其次,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材料,要让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认真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幼儿操作之后,要让幼儿充分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只有这样,幼儿的操作才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p#分页标题#e#

  二、探索发现法

  笔者提出的探索发现法是从发现法发展而来的。发现法又称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提出的,是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与学龄儿童不同,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不稳定,不可能独自持久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此外,他们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所要发现的最终结果对他们的诱发作用也不是很强。因此,幼儿要掌握发现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不利因素,笔者提出探索发现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渐发现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内

  容的方法。之所以提出“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不断的探索”,是因为幼儿的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帮助,离不开幼儿自身积极的探索活动。幼儿只有在教师不断地、耐心地指导下进行探索,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探索发现法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它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两者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幼儿数学教育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如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加法交换律、数的组成等。现以数的组成为例,谈谈探索发现法的运用。

  数的组成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了解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教师要把教2的组成和教3的组成作为教学的难点来抓。因为2的组成是数的组成教学的起点,而3的组成可以使幼儿了解到在不能平均分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分解。教学中,教师组织幼儿通过对诸如“小军有两只苹果,要分给小明和小红吃,猜猜看,小军怎么分”等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操作活动,使幼儿产生“要把两样东西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印象。教师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反复多次地进行分合操作活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引导幼儿得出“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就是2”的结论。同理可使幼儿得出“3可以分成1和2或2和1,1和2或2和1可以合成3”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虽然不可能得出以上概括性的结论,但实际上已理解了结论的意义,他们通过反复的操作活动,通过不断地分析、推理,已能归纳出相近的意见。

  幼儿通过探索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2和3的组成后,再掌握4至10的组成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应该启发幼儿自己从分合操作活动中逐渐归纳出4至10的分合结论(如4的分合结论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1和3、2和2、3和1合起来是4)。此外,从6的组成开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得出10以内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和递增递减规律(一部分数逐一减少,则另一部分数逐一增加,而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在引导幼儿探索这两个组成规律时,教师要先鼓励幼儿发现某数的分合结论,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启发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如在幼儿归纳出6的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合起来是6)之后,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这几种分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幼儿说出第一组与第五组一样、第二组和第四组一样后,教师可以请幼儿回忆2至4的组成,使幼儿经过思考,得出“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台起来的总数不变”的结论。

  引导孩子探索知识的方法就是上面为大家介绍的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力求更好的提高,来帮助自己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